主題為“中國制造2025,邁向強國之路”的第十一屆中國工業論壇6月26日在京召開。全國政協常委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出席會議并做主題報告。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出席會議并致辭。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、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做主旨演講。
論壇上,《中國制造2025》互動訪談、中國工業新聞網全面改版升級并上線發布、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、中國工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(套)示范項目、中國工業品牌新絲路之旅、中國工業年度人物等主題活動精彩紛呈。中國工業報社社長張波做了“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發布工作報告”。論壇發布了“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2014年度榜單”、“2014年度中國工業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項目”、2014年度中國工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(套)功勛用戶、“2014~2015中國工業年度先進集體、先進人物”榜單。
聚焦五個關鍵點
毛偉明在做“凝心聚力,聚焦目標,共同推進制造強國建設”的主題發言時表示,最近一個時期,中國概念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戰略舉措越來越受到世人關注,并形成熱點。“一帶一路”、亞投行、《中國制造2025》等一系列新布局新提法,為我們積極創造外部環境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、重塑全球經濟格局、穩步推進經濟強國之夢創造了重要載體和平臺。他認為,本次論壇“中國制造2025,邁向強國之路”的主題鮮明,議題重大,意義非凡。
國務院近日印發的《中國制造2025》強調了制造業的重要性。毛偉明指出,當前,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,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,制造業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要實現我國經濟發展調速不失速、量增質更優,推動產業結構和產品價值向中高端邁進,重點在制造業,難點在制造業,出路也在制造業。
談及實施《中國制造2025》的體會,李毅中強調了五個重要方面。一是創新驅動將有效提升生產力要素的質量和水準,推動經濟發展。二是要進一步改進完善創新機制,建立制造業產學研用相結合開放式的創新體系,抓好國家、行業、企業三個層面的科技攻關。三是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主線,智能制造是重點,互聯網+是行動計劃,實體經濟企業是行動主體。因此,要推進智能制造,要抓重點行業、抓試點企業、抓“互聯網+制造業”的關鍵環節。四是堅持“調整存量、做優增量并存”,既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又要加速培育發展新興產業。五是制造業要抓住發展國際化經營融入全球產業鏈的新機遇,走向國際,為發展外經外貿提供有力支撐。
搶占四個制高點
毛偉明強調,如果用一個詞來表述《中國制造2025》的核心,就是由大變強,用一句話來表述,就是搶占具有國際產業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。具體為搶占四個制高點:
一是搶占智能化制造的制高點。要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經營管理、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,使得以生產者、產品和技術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社會化和用戶深度參與轉變,加快推進生產方式、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革。同時,智能制造設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的推廣普及,將為傳統行業的改造提升提供巨大的市場機遇。
二是搶占服務型制造的制高點。要大力鼓勵和支持制造業企業通過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,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,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。研發設計、科技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,為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能力。
三是搶占綠色制造的制高點。要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,對高耗能行業和傳統制造業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工藝技術和裝備,促進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發展。要不斷提高制造業資源利用效率,逐步提高綠色低碳能源使用比例,推行低碳化、循環化和集約化生產方式,大幅度降低我國制造業的能耗、物耗和水耗水平。要加快構建高效、清潔、低碳、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,到2020年計劃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,到2025年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
四是搶占人才資源制高點。要加強制造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,組織實施制造業人才培養計劃,加大專業技術人才、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力度,完善從研發、轉化、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。大力推動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為人才提供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、更加多樣的評價體系、更加開放的發展氛圍。
毛偉明強調,建設制造強國是國家戰略,是一項系統工程,要把“兩個百年”目標具體落實到工業領域,加快推進工業提質增效升級,必須全面發力,共同推進。
中國工業論壇由工信部指導,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別支持,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支持,中國工業報社等單位共同主辦。國務院國資委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、中國工業設計協會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,工信部裝備司、科技司、規劃司等部門相關負責人,部分地方經信委代表,工業企業代表等300余人參加了論壇。